金头虎
中文名称:金头虎,英文学名: Altolamprologus compressicep‘Gold Head’,主要分布在非洲坦噶尼喀湖,肉食性慈鲷,成年公鱼 9-12 厘米、母鱼 7-9 厘米,喜欢 26-28 度弱减性硬性水,适宜底沙、石头、洞穴造景,饲养繁殖时,建议公母之间的尺寸的差异尽量保持在 2 厘米以内。
金头虎是坦噶尼喀湖非常有特点的鱼种,或许刚看到它时感觉不是很漂亮,但是绝对是最特别的。乍一看,有点像黄金虎,尤其是幼鱼时期,越长越有特点,绝对是你鱼缸里最个性的那个。
黄金虎幼鱼时期发色并不明显哦,长大之后,全身就会呈现红色淡黄色交错线条啦,头面部还会出现亮眼的红色块,颜色鲜明,十分漂亮,状态好的时候鱼鳍也会竖起。
在天然环境中,金头虎的觅食技巧可说是独树一格,虽然平时他们看似懒洋洋,但捕食时的动作可是非常迅速,当它们锁定对象时会停止游动,以接近垂直姿势方式头朝下准备向猎物攻击。有时他们也会循着岩石表面由上至下游移寻找幼鱼,甚至会耐心等口孵慈鲷释出卵而尚未再拾回时把卵偷走当作食物。侧扁的身躯特别适合在岩缝中活动,遇攻击时会以回旋方式避敌。
金头虎幼鱼时期的体色类似金珍珠虎,随着成长,体色会呈现对比鲜明的红色和淡黄色线条交错,在头部与面部会出现亮眼的红色块。金头面具虎头部鳞片厚实,头部及吻部比例大,整个头部为金黄色。尾鳍为一叶,尾脊骨一直伸到尾鳍后端,将鳍分成背腹对称尾鳍末端尖。相当于陆生动物的后肢,具有协助背鳍、臀鳍维持鱼体平衡和辅助鱼体升降拐弯的作用。
金头虎繁殖记录
一对木子金头,一开始是用一个600450450的缸养,就是现在的底栖苗子缸。后来有一天发现母子不见了,一周后才从壳里出来,直觉告诉我,壳里因该有崽子。但我以为第一窝不会成活多少,所以没管她。直到有一天,我换水,抽粑粑时发现“咦?~~这个粑粑怎么会游呢?”原来是小虎,母鱼把所有小虎都从贝壳里赶了出来。我把捞它们捞到繁殖盒里,数数一共 12 条。
关于虎繁殖用的贝壳,要选择那种只能让母虎钻进去而公虎进不去的贝壳,否则公虎发情时会攻击母虎,让其无处躲藏。
到第二窝时,产量就已经提高到50-60条了,是在母鱼产卵半个月后倒出来的,还带着卵黄,但是由于我没能让小虎开口,最后全都活活的饿死了。第三窝,大概60条。产第三窝时,这对虎已经被我转移到400方缸里(原来是养斑马贝的,斑马贝卖掉了),本来以为换了新环境,没那么快再产卵,可有一天换水,有一次发现了“会游泳的粑粑”,而且数量众多。捞这些虎苗着实出了一身汗,这些虎苗是突然间被母虎赶出贝壳的,头天晚上看还没有呢,算算时间,估计母鱼又怀孕了,急着腾房间生新宝宝。这次我选择用冷冻的洄水做开口饲料,小虎很爱吃。当然要是能够孵化丰年虾作饲料会更好。目前这窝小虎正在茁壮成长。
另外提醒大家注意,公虎(尤其是野生)在发情或守壳和小鱼时很凶,会咬手,比钻石贝咬得疼多了,而且有时会咬出血。捞鱼需谨慎。